近年来,市残联充分调动各方力量,逐户走访困难残疾人家庭,制定“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方案,从小处着眼、细处入手,为残疾人家庭配备智能辅助器械,在无障碍设施改造中融入科技元素,有效提升残疾人生活便捷程度和幸福指数。
残疾人家庭改造项目繁多,核心是围绕“无障碍”开展。无障碍卫生间改造,室内电路线路改造,对残疾人家庭住房的出入口通道平整坡化,打通房间之间的无障碍通道,为卫生间配备防滑地面、扶手、坐便器、洗手盆、淋浴凳等卫浴设施。根据不同残疾人的实际需求,配置厨房内低位操作台、水槽,以及升降晾衣架、热水器安装等。
不同残疾人家庭的改造需求不尽相同,为更加精准地开展工作,我市残联部门采取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方式,组织第三方施工单位在改造前针对不同残疾人的残疾类别、生活习惯以及住房基础条件进行改造前详细的评估排查,在确定改造方案过程中充分征求残疾人本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充分考虑残疾人的日常居家需求,以“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的改造原则与实施方案进行精准改造。
婺城区长山乡长山一村郭明和父母均为智力残疾,一直以来居住在20世纪60年代建造的房屋中,土墙、木门、旱厕、土灶……生活环境改善需求迫切。
“方案怎么定、改造怎么改,别看都是‘小改造’,但学问很大,跟健全人家庭改造不同,残疾人家庭改造尤其要注重细节。”婺城区残联康复部部长俞洁丹表示,考虑到郭明的父母已是七八十岁高龄,行动不便,在卫生间改造上,加装了坐式的抽水马桶和淋浴喷头,提高老年生活幸福感。
“从旱厕到抽水马桶,对老人家来说更方便、更卫生!墙壁、地面都换新了,从没想过自己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爸爸妈妈能安享幸福晚年。”郭明对改造频频点赞,并再三道谢。
入冬以来,气温逐渐下降,武义县王宅镇九峰村岩宅自然村的方成华呼唤家中的智能音响,不用自己动手便打开了开关,享受空调带来的暖意。
76岁方成华因年轻时神经萎缩不幸成为盲人,独居生活处处不便。在残疾人家庭改造中,武义县残联建议老人配上家用智能电器,通过人机互动,辅助使用家电。“我一听还有这么好的设备,一定要配。”方成华平日里爱听广播,从新闻中听说过智能家电,对新生事物充满无限好奇和向往。没过多久,智能音响、盲人无障碍语音电磁炉、电饭煲、语音闪光震动电热水壶等宝贝全都纳入囊中。
“老人学习能力很强,有些我们都还没使用明白的功能,他摸索几遍就会了。”村工作人员姜小叶说,自己好几次在饭点路过方成华家,他独自熟练使用烹饪工具,还笑称“再也不会被烫伤了”。
像郭明、方成华一样的家庭,今年以来,我市多了1150户。无障碍“小改造”给残疾人及其家人带来“大方便”“大幸福”,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生活,实现行得通、出得去、能入厕、洗上澡、晒得上太阳的舒适体验。
一个干净、明亮的居家环境,不仅关乎健康与卫生,更能提升残疾人幸福感。为帮助更多困难残疾人家庭提升生活品质,今年,省残联在山区26县和舟山市各县(区)等地开展“净居亮居”改造行动,我市残联部门积极响应,让残疾人住上“新家”。
“感谢政府!这次改造我一分钱没有出,居住环境比以前好了很多,特别是有了新的卫生间后,解决了我多年来用马桶上厕所和没办法在家洗澡的大问题。”来到武义县熟溪街道金村黄方国家,黄方国一边用手语表达感谢,一边介绍改造后“新家”的变化。
听力残疾的黄方国今年73岁,无儿无女,为低保户,独居在20世纪80年代建造的老旧房屋中。因年限久、未经修缮,房屋看上去格外破旧,地面、内墙均为泥土,天花板还有几处漏洞,房屋堆满了木头、杂物,杂乱无章,居住安全和卫生条件无法保障。
在“净居亮居”改造行动推进下,多年的困扰终于得到解决:经过三轮摸底及改造需求确认,黄方国家符合改造条件;7月,武义县残联进行入户筛查并确认改造初步方案;10月底完成改造;12月初顺利通过验收。
“对老房屋墙面、地面进行了水泥浇筑和粉刷,改造水管、电路,安装化粪池、坐便器、电热水器、吊顶等,共改造了近30个项目,如今已焕然一新。”村工作人员林柳璟介绍,大多残疾人不爱出门,长期生活在脏乱的环境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房屋改造后,原本不爱说话的黄方国待人待事也更乐观了,每每村干部来家中,都热情招呼,对“新家”也很爱惜,变得讲卫生、爱整理。
这样的改变也发生在武义县大田乡白衣坑村的蓝旭芳家。67岁的蓝旭芳为多重残疾,近年来卧病在床,改造自家用了十几年的厨房是她多年的心愿。
“家里一直用土灶,几年前买了一个简易煤气灶,水电设施也简陋,很不安全。”蓝旭芳展示老厨房的照片,白墙被油烟熏得发黑,唯一的水池用砖头搭建,照明条件有限,即便照片是白天拍摄的,也能明显看到房屋里黑乎乎一片。
“老厨房面积其实不小,但空间利用率极不合理。改造后的厨房大变样,嵌入式煤气灶、油烟机、餐柜一应俱全,完全是现代厨房的模样。”女儿雷晓对眼前的改变赞不绝口,“我们把原本放在客厅的冰箱搬到厨房,还新添置一张大圆桌,原本拥挤的厨房改造后还兼具餐厅功能,使用空间仿佛扩大了一倍!”
“‘净居亮居’工作解决了残疾人家庭存在安全隐患、漏风漏雨、基础设施缺失以及脏乱黑臭明显等情况,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市残联副理事长周志刚表示,下一步,市残联将协调民政、住建等部门,实地走访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帮助更多残疾人改善家庭居住条件,提升生活幸福感。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