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西两会在暖阳里如约而至。1月12日至17日,满怀信心、意气风发的643名人大代表、644名政协委员齐聚南宁,共谋广西发展大计。
从“人工智能广西不能落后”到“开放是广西发展的根本出路”,从“新型工业化事关壮美广西全局”到“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不论是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词,还是代表委员们高质量的提案和务实的建议,都释放出广西加快发展等不起、民生为大慢不得的强劲信号。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广西何以在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严峻形势下,稳步向壮美广西目标奋进?通过今年的两会,我们触摸到了广西发展的脉搏。
高质量发展是建设壮美广西的首要任务,梳理今年的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无不聚焦广西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在提到新型工业化发展时,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阐明这事关壮美广西全局,必须久久为功、紧抓不放。”广西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姚华委员告诉记者,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广西高质量发展的表述,言辞之紧迫和恳切前所未有,建强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速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等都抓住了提升广西经济结构和质量的重点。
对于发展人工智能,桂林信息科技学院董事长罗欣委员认为,报告里的表述很是提气:“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广西不能缺席、不能落后。”
在罗欣看来,人工智能是未来赛道上不可或缺的竞逐方向,广西在这方面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也有后发优势。他建议广西加快编制未来信息产业发展规划,推动智能终端、新型显示等电子信息制造行业布局智能可穿戴设备、VR头显等。
“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这是广西独特区位优势的生动写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视察时指出,做活广西高质量发展这盘棋,“棋眼”就在扩大开放上。
“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开放是广西发展的根本出路’,这与企业的心声和需求是高度一致的。”广西三环企业集团董事长陈诚代表说。他表示,近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临港新材料产业园布局建设、南宁至珠海高铁南宁至玉林段开通运营……广西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在交通设施、产业布局、营商环境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
“北部湾港开通远洋航线后,为三环陶瓷出口提供了更多选择。2019年,三环陶瓷在中东迪拜成立了第一家海外公司,当年就从北部湾港走了3个货柜。”陈诚表示,企业只有融入国家和广西发展的大局,才有更多发展的机会。“乘着共建‘一带一路’的东风,目前三环陶瓷正加大开拓共建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陈诚说。
代表和委员们纷纷表示,要实现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的目标,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器和强引擎。我们有“时”也有“势”,“时”是中央对广西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势”是经过多年的积能蓄力,我区“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有着深厚的基础。只要坚持干字当头,我们就有信心完成各项预期目标任务。
建设壮美广西,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广西篇章,乡村振兴是题中之义。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如何激发乡村振兴的动力和活力,是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对此,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推动农业增益、农民增收、农村增活力。”
钦州市钦南区龙门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黄可明代表备感振奋,他在首场代表通道回答记者提问时信心满满:“随着龙门大桥建成通车和平陆运河的建设,龙门港镇也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龙门港镇位于钦州市茅尾海出海口,是平陆运河与龙门大桥的交汇点,地理位置优越。依托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海产品资源,龙门港镇在海上兴建渔家乐,把养殖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
2024年,龙门港镇争取了200万元资金,新建了一家村集体经济项目海产品加工厂,不仅增加了4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还带动了当地群众就业,更为龙门港丰富的海产品深加工闯出一条新路子。
黄可明表示:“报告说到我们心坎上了!目前我们正是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未来镇里还将趁势打造一批滨海文化旅游项目,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力发展向海经济,积极融入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带领群众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致富路。”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广阔的乡村是年轻人施展才智、实现抱负的舞台,贵港桂平市金田镇大贤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谢冰梅代表就是其中的一员。在第二场代表通道上,这位“90后”村支书接受采访时落落大方。她表示,这几年在国家强农惠农的政策红利下,大贤村大力发展中草药、淮山、酱油等特色产业,给村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乡村振兴单独作为一部分部署,令人振奋。乡村振兴是我们年轻人的新赛道,期待更多青年朋友参与其中,来一场乡村振兴与青春的双向奔赴!”谢冰梅说。
今年的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发展作出了庄重承诺:“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千方百计集中力量办好群众普遍需求、能够办成的民生实事,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政府工作报告言辞慷慨激昂,有一股打动人心的力量。”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幼儿园园长杨壑代表直言,事关老百姓利益的事,最重要的就是得到落实。去年,她在广西两会上提的“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负担”的建议,不仅得到采纳,今年还列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持续推进,广大基层老师普遍受益,这让她很受鼓舞。
教育是民生之基。两会前,自治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黄丽娟委员早早就走访了多家特殊教育学校,认真准备关于特教事业发展的建议。
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继续教育、特殊教育、社区教育,黄丽娟的提案也聚焦于此。她建议进一步加强广西非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特殊教育保障机制,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质量。
纵览今年重点工作,“民生温度”体现在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的字里行间。自治区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处处长李世泽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提振消费作为2025年重点工作首位,这是多年来很少见的。同时,强调“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令人耳目一新、为之一振。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表明,2024年,广西坚持把八成左右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全面完成为民办实事工程。2025年,广西将筹措资金835亿元以上,实施十大为民办实事工程。
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这些群众最关心,也是最直接、最贴近生活的件件小事,承载着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坚信,只要脚踏实地,实干创新,这些目标都能一一实现,给百姓带来稳稳的幸福。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