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孔剑君介绍,我省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省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率达到81.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9月9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河南省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河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有关情况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发布会上,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孙巍峰表示,“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奋力建设农业强省,推动“十四五”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目标任务总体完成,实现了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开创新局面提供了坚实支撑。
“十四五”以来,我省坚持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打造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向科技、管护、防控、市场要粮,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协同,累计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167万亩,粮食总产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晓文介绍,在调动农民和地方粮食生产积极性方面,我省全面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稻谷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落实产粮大县奖补政策,全面实施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政策。
今年以来,河南千方百计抗旱保粮,实现夏粮总产750.01亿斤。当前秋粮长势总体稳定,夺取丰产丰收有基础、有希望。孙巍峰表示,夺取全年粮食稳产丰收,河南有条件、有底气、有信心。
同时,我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确保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实施乡村富民产业和设施种植业发展行动,打造粮食、畜牧渔业、乡村农文旅等六大产业集群。油料、食用菌产量和生猪存栏量、外调量均位居全国第一,蔬菜产量位居全国第二,肉蛋奶总产量占全国的1/12;培育小麦、生猪、食用菌等18条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乡村产业链式集群发展的路子。
“河南已从中原粮仓变成名副其实的国人厨房和世人餐桌,除了水饺、方便面等传统产品外,酸辣粉、茶饮品等新兴产品频繁出圈。”孙巍峰说。
全省着力打造运营“豫农优品”区域公用品牌,加快建设万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和冷链食品、先进农机装备两个千亿级产业联盟,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10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19家、居全国第二位,国家级农业品牌达45个。漯河市“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入选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
“十四五”以来,我省重构重塑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周口国家农高区等14个国家级农业科创平台,组建2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构建“人工智能+农业种业”大模型,中原农谷成为全省科技创新大格局的重要一极。
种业创新突破明显。建成50万份库容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实现27个地方畜禽品种分级保护全覆盖;组建种业集团,培育11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建成15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7%,小麦、花生、生猪等供种能力均居全国首位。
“播种用北斗、打药用无人机、灌溉用手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常态”。省农机农垦发展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张金龙介绍,我省农业生产已进入机械化主导新阶段,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9%,高出全国近14个百分点,小麦、玉米、花生、水稻等粮油作物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全省规模以上农机装备企业160多家、产业规模600亿元以上,洛阳现代农机装备集群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行列。建成832个“平急”两用区域农机服务中心,应急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
“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顺利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
农业组织化、经营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百千万”市场化服务格局,全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19.6万家、27.5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12.7万家。
孙巍峰介绍,我省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不断强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省农村集体资产达到4226亿元,有经营收益的村占比达到86.2%。
在和美乡村建设方面,我省坚持平原、丘陵、山区不同片区分类指导、组团协同发展理念,以县域为单元编制和美乡村建设规划,分类制定“和美村、富美村、洁美村”建设标准,培育先导区。
乡村变得更加宜居宜业宜游。全省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3.7%。5G网络覆盖所有行政村,2024年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2%、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6.3%,均比2020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省委农办副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孔剑君介绍,我省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全省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消除率达到81.8%,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全省农村已建成“五星”支部1465个,脱贫村中“三星”及以上支部占比达到78.56%,内生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我省紧盯产业和就业“两个关键”,推动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0年的16107元提高到2024年的2133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20年的2.16缩小到2024年的1.97。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就业232.67万人。全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由2020年的12201元增长到2024年的17515元,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1.凡本网注明“来源:驻马店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驻马店网”。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网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网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驻马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其他个人、媒体、网站、团体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否则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 “十四五”以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城乡融合加力推进,县域经济扩容提质,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扎实开展彩礼状况摸底调查,加强农村婚恋公共服务,依法规范彩礼行为,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根据农村适婚群体的情况,有针对性给予帮扶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能力、增收致富、改善生活水平,提高婚恋成功率;依法依规出...
新华社记者唐紫宸 摄 相关技术成果涵盖绿色农业、生态环保、高端装备及智能制造、新材料及现代化工、人工智能及数字信息、清洁能源六大领域,对应阿拉伯国家在粮食安全、荒漠化防治、工业升级、建筑节能、数字经...
农耕知识擂台、投壶祈丰年、谷物归仓接力赛、旱地龙舟竞速、浑水摸鱼争霸赛、蒙眼捉鸡挑战赛……绚丽的彩带龙穿梭于稻田绿地,舞龙热舞田间秀构成一幅流动的乡村风情画。在留庄镇留庄村篮球分赛场上,大赵楼村篮球队...
8月26日,2025年河南省万村千乡农民篮球赛驻马店赛区暨社区运动会在确山县留庄镇稻田公园激情开启!这场以“稻梦田园·活力乡村”为主题的乡村体育盛会,将农耕趣味与竞技热情完美融合。 比赛现场,各乡镇代表队展开...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设立后,将继续坚持策划先行、运营前置,规划引领、设计赋能,规模适度、协同发展,因地制宜、产业带动,项目为王、强化支撑,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进行精心雕琢,为全县乡村建设提供示范引...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常科、西平县县长甘泉等出席,各县区分管农业负责人、农业农村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农技骨干及54名种粮大户代表参加。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先导区设立后,将继续坚持策划先行、运营前置,规划引领、设计赋能,规模适度、协同发展,因地制宜、产业带动,项目为王、强化支撑,政府主导、农民主体进行精心雕琢,为全县乡村建设提供示范引...
今年,该公园以“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为主题,将农业景观、文旅体验与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为游客献上一场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盛宴,也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中央累计投入车购税资金2200亿元,带动全社会完成农村公路投资约2万亿元,投入农村客运补贴资金444.有力服务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更好服务和美乡村建设、全面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积极促进...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