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抗日战争红色旅游线日,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自行炸毁沉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军队北大营驻地,进攻沉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让全国人民看清了日本侵略者的真实面目,激起了全民族的抗日怒潮。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不愿做奴隶的中国人民毅然奋起抵抗,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部旧址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太阳沟万乐街10号。1906年为关东都督府陆军部,1919年4月12日起改关东军司令部,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该司令部在此办公。事变次日,司令部随之迁址。现旧址为博物馆,系统揭露关东军从组建到覆灭的罪行。
满铁图书馆旧址位于辽阳市白塔区中华大街一段60号。1931年春,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等人在此密谋策划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计划,包括炸毁铁路并嫁祸中国军队,进攻北大营和沉阳城,并动员预备役人员参与占领行动,成为东北沦陷的导火索。馆内陈列了以“九一八密谋—东北沦陷—全民抗战”为叙事链条的图片,在揭露日本侵略者的阴谋与罪行的同时,讴歌了东北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构成一部形象化的“勿忘国耻”教材。
本溪湖煤铁公司鹤友俱乐部旧址位于本溪市溪湖区河东街道东山一道11—1楼,建筑为日欧混合风格。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件)计划暴露后,日本陆军中将建川美次抵本溪湖与板垣征四郎密谈,当晚事变爆发。此处为九一八事变前关键历史时刻的见证地。
大和旅馆旧址(现辽宁宾馆)位于沉阳市和平区中山路97号。1931年9月18日,大和旅馆第三会议厅成为关东军临时指挥部。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在此接到柳条湖铁路爆破成功电话后,立即以本庄繁名义连续下达四道进攻命令,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北大营营房旧址始建于1907年,位于沉阳市大东区柳林街2号。北大营旧址陈列馆通过史实陈列与复原展示,线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一段路轨,随即炮轰并突袭北大营等历史场景。驻营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违抗“不抵抗”命令,进行猛烈还击,战斗持续至19日凌晨,彰显了东北人民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侵华日军关东军司令部旧址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太阳沟万乐街10号。1906年为关东都督府陆军部,1919年4月12日起改关东军司令部,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该司令部在此办公。事变次日,司令部随之迁址。现旧址为博物馆,系统揭露关东军从组建到覆灭的罪行。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沉阳市和平区皇寺路福安巷3号。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设立的第一个最高的统一领导机构,刘少奇、陈潭秋等同志都曾担任满洲省委书记,杨靖宇曾担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代理书记。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高举武装抗日旗帜,9月19日中共满洲省委发表《中共满洲省委为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
抚顺战犯管理所旧址陈列馆位于抚顺市新抚区宁远街43号。1945年起,此处先后关押日本战犯、伪满战犯等1000余人,是世界现存较完整的二战战犯关押与改造场所。陈列馆展厅分“改造日本战犯历史陈列”“改造末代皇帝专题展”及旧址遗迹三部分,以实物、图文还原历史。
沉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旧址陈列馆位于沉阳市皇姑区黑龙江街77号。陈列馆展现了1956年6月9日至7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在此依法公开审理包括日本陆军中将师团长铃木启久、伪满洲国国务院总务长官武部六藏等36名日本侵华战犯全过程。这是1840年以来中国首次在自己的土地上、由中国人担任法官独立审判外国侵略者,彰显了中国捍卫和平与法治的坚定立场。
沉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始建于1991年,位于沉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是国内外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历史的专题博物馆。长期以来,沉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以“收藏历史记忆、展示历史真相”为己任,以九一八事变史和东北14年抗战史为主线,真实反映了日本军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真相,再现了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浴血奋战14年的抗战历史,彰显中国共产党在东北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中华民族不屈的抗战精神。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最早、坚持抗日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的抗日武装,前身为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民族危亡之际,这支队伍深入白山黑水,与日军奋战14年,歼敌近18万、牵制日伪军近百万,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将士们以血肉之躯铸就“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东北抗联精神,如火炬长明,激励后辈勇毅前行。
南天门东北抗联第一军指挥部遗址南天门东北抗联第一军指挥部遗址位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苏河乡南天门文化旅游风景区。1935—1937年,东北抗联第一军军长兼政委杨靖宇率部在清原、兴京(今新宾)一带建立游击根据地。南天门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可俯瞰南满铁路与浑河古道,被选作第一军前线指挥所,在此召开战前会议、部署伏击、屯放给养。他们在这里英勇作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三块石抗联遗址群位于抚顺市抚顺县后安镇佟庄子村。1934年2月,杨靖宇率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进入抚顺,在此建立“三块石游击根据地”。现留有密营地窨子、野战医院、杨靖宇指挥部、后勤基地等遗址。三块石抗联遗址是辽宁现存规模较大、保存相对完整的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群,被誉为“辽东密林里的红色堡垒”。
猴石地区抗联密营遗址群位于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木奇镇大房子村,地处猴石国家森林公园深处的长白山余脉褶皱中。1936年,杨靖宇、王仁斋、周建华等将领率部进入新宾山区,依托山高林密、沟谷纵横的地形,在猴石一带修建了一处集指挥、训练、后勤、医疗、枪械修理于一体的综合性密营群,作为南满游击战争的重要支点。密营从未被日伪军发现,成为抗联在残酷“讨伐”与封锁下坚持抗战的“深山堡垒”。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关门山抗联密营遗址—望天洞抗联遗址—辽宁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天桥沟抗联遗址
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位于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滨河东路,是国内唯一经中宣部批准、系统展示东北抗日联军14年斗争历程的国家级综合性陈列馆。陈列馆通过系统、真实、准确、生动的展陈,全面诠释“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已成为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核心地标,被誉为“白山黑水间的抗战史诗殿堂”。
关门山抗联密营遗址位于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关门山风景区内,是东北抗日联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秘密营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抗联将领带领部队深入山林,利用关门山地区险峻的地形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了交通站和多个秘密营地。交通站和密营地成为抗联战士在极端恶劣条件下坚持抗日斗争的重要基地。
望天洞抗联遗址位于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湾湾川村。1934年秋,根据杨靖宇的指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六团在此建立了仓储密营,作为连通东南满的重要秘密交通线和后勤补给线年持续使用,主要配有储存粮食和军需物资,秘密宿营地和野战医院,机械修理所、印刷厂、被服厂、枪支弹药库等军需保障设施。该遗址是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
辽宁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位于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桓仁镇北山公园内,是全国唯一一家集中展示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战史实的主题纪念馆。展馆内分为主题展厅、国歌厅、东北抗日义勇军将士名录厅、多功能厅四大区域。展馆以图文展板、多媒体演绎、场景复原、大型雕塑等多种表现形式,展现了东北人民14年抗战历史史实和艰难历程,是研究东北抗战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辽宁红色“六地”文化地标之一。
天桥沟抗联遗址位于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黎明村天桥沟景区内。1934年,杨靖宇率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六进六出”天桥沟,最终选址在此建立密营。1935年12月,丹东地区第一个红色政权—四平乡政府成立,组织群众筹粮、侦察、救护,与赵尚志形成“南杨北赵”战略呼应。遗址内现存密营、野战医院、枪械库、瞭望哨、少年营等20余处遗迹,保存了“地窨子”宿舍、天然石洞“杨洞”、山泉“杨泉”等完整设施,是辽宁规模最大的抗联遗址群之一。
杨靖宇纪念馆—蒲石河抗联遗址—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次西征会议遗址—西丰城子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筐子沟抗联三师纪念馆
杨靖宇纪念馆杨靖宇纪念馆位于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掌镇胡堡村境内。纪念馆主要以杨靖宇将军生平、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次西征会议、摩天岭大捷等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史实为主题,展示了1936年杨靖宇率部在此召开第一次西征会议,决定向西进军,试图与中共中央取得联系的情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一次西征会议是东北抗联战略转型的重要节点,虽未达成最终目标,但扩大了抗联的政治影响,取得了摩天岭大捷,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
蒲石河抗联遗址位于丹东市凤城市赛马镇蒲石河森林公园内,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在1935—1938年建立的核心游击根据地与首次西征出发地。该遗址森林覆盖率在95%以上,峡谷、瀑布、溶洞密布,便于隐蔽与迂回,被杨靖宇选作“抗联后勤补给与战略跳板”。
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次西征会议遗址位于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红土甸子红通沟。1936年12月初,抗日联军第一军第三师骑兵400余人从红通沟出发,12月下旬抵铁岭石佛寺和法库三面船一带的辽河岸边,因当年冬季气温偏高,河面尚未封冻,河口还有日军把守,西征被迫停止。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次西征首次尝试以骑兵远程奔袭方式打通关内,是东北抗联战略战术的一次创新;沿途散发《为西征告东北同胞书》,扩大了共产党、东北抗联在辽北的政治影响;牵制日伪3个师团兵力,为南满根据地赢得喘息,被誉为“冰天雪地里的长征先声”。
西丰城子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位于铁岭市西丰县城子山。1936年5月,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正式成立,以辽北山区为主要活动区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根据地共有七处抗联“红色遗址”,分别为哨卡遗址、密营遗址、两处哨所遗址、水源地、指挥部遗址、纪念碑亭等。西丰城子山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以保存完整的抗联密营、哨所、战壕体系,成为辽北地区唯一晋级国家级的东北抗联遗址,是感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抗联精神的首选红色课堂。
筐子沟抗联三师纪念馆位于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枸乃甸乡筐子沟村。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三师以筐子沟为后方基地,建立辽北重要游击区。纪念馆以“密营+展馆+战场遗址”一体化格局,真实再现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王仁斋带领抗联三师在辽北深山“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艰苦战斗历程,是辽宁东部最具沉浸感的抗联主题场馆。
线路节点辽宁抗日义勇军第十二路军活动旧址展室—大朝阳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赵尚志纪念馆—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辽西抗日义勇军事迹展示馆
辽宁抗日义勇军第十二路军活动旧址展室辽宁抗日义勇军第十二路军活动旧址展室位于锦州市北镇市鲍家乡桃园村,是以抗日义勇军第十二路军指挥部和大刀会为专题的抗日陈列馆。为了弘扬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抗日精神,以史为鉴,杨铁军、周静羽夫妇自费创建辽宁抗日义勇军第十二路军活动旧址展室。展室真实记录了辽西民众“土枪大刀”抗击日伪的壮烈历史,是了解东北义勇军起源与辽西抗战的红色遗址。
大朝阳抗日义勇军密营遗址位于锦州市北镇市大朝阳山城,珍藏着辽西抗日战争期间弥足珍贵的第一手史实资料。从1931年开始,位于医巫闾山地区的广大民众自发组建辽西抗日义勇军,以闾山森林沟壑为屏障,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密营遗址以“原始森林+密营地窨+红色展馆”三位一体,真实再现辽西义勇军“土枪大刀”依托闾山天险抗击日伪的壮烈场景。
赵尚志纪念馆位于朝阳市双塔区中山大街二段,以赵尚志将军革命战斗的一生为主线,展现了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的精神品质和英雄事迹。馆内展厅由忠义之家、刚烈少年、寻求真理、投身革命、武装抗日、威震北满等8大单元组成,通过实物、绘画、照片、场景复原及幻影成像、半景画、声光电等现代化科技手段,系统呈现了“北满抗联总司令”从朝阳少年到让日军惊呼“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尚志”的壮烈一生,是东北地区唯一全面展示赵尚志事迹的国家级专题纪念馆。
阜新万人坑死难矿工纪念馆位于阜新市太平区孙家湾南山,是东北境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处死难矿工群葬遗址。纪念馆以7万具遗骨、沉浸式展陈,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自1936年“满炭阜新矿业所”成立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的十年间,在阜新“人肉开采”的滔天罪行。1942年9月,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策划下,300余名“特殊工人”持棍棒石块与看押军警展开搏斗,试图冲出牢笼重返抗日前线。然而,仅有少数人成功突围,其余均被捕后遭集体杀害,最终埋骨于此。
辽西抗日义勇军事迹展示馆位于葫芦岛市绥中县矾石山村。展馆以辽西抗日义勇军英勇抗战史实为主线,通过义勇蜂起、遍地烽火、血战辽西、同仇敌忾、抗战不息、辉煌战绩、战斗号角、抗战胜利、英名永存等10个部分以及日军侵华实物罪证和历史珍贵照片,全方位、多角度、客观真实地展示了辽西党政军民在抗日战争时期同仇敌忾、坚决抗击日寇的英勇事迹。
线路一:延安走来的鲁艺精神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综合性文艺学校,1940年后更名“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鲁艺遵照中央战略部署,派舒群等带队赴东北,在佳木斯成立东北鲁迅文艺学院,1948年迁入沉阳。后分设为鲁迅美术学院、沉阳音乐学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这段历程奠定了辽宁红色文艺基因。
鲁迅文艺学院(现为东北鲁艺旧址)—鲁迅美术学院—沉阳音乐学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旧址(现为辽宁省政协文史馆)
鲁迅美术学院位于沉阳市和平区三好街19号,其前身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组建的东北美术专科学校。学院传承鲁艺精神,创作大量革命题材作品,如全景画《攻克锦州》等,还参与众多国家重点展馆设计,完成建党百年雕塑《追梦》、辽宁红色“六地”创作等,设计国庆辽宁彩车、冬奥海报等,助力展现中国与辽宁形象。
沉阳音乐学院位于沉阳市和平区三好街61号(三好街校区),其校史陈列馆免费开放,以档案、图文、实物、数字化展示等多种方式,呈现鲁艺创立、北迁扎根沉阳的历程,讲述鲁艺人故事。学院保管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大部分校史革命文物,作为红色鲁艺传承单位,馆方也承担红色鲁艺文化展览宣传职责。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旧址(现辽宁省政协文史馆)位于沉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56-1号。作为东北鲁艺分支,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中国成立初期排演经典获“东方小莫斯科剧院”美誉,不同时期有《报春花》《父亲》等佳作,多部剧目获国家级奖项。
红医精神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是党领导创建人民卫生事业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是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曾以“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施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描述它。它体现着“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部分,为新时代医学生培养提供价值引领与行动指南。
大连医科大学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旅顺南路西段9号,1947年5月以“关东医学院”之名创办,是党在解放区建的首所正规医科高校,按“抗大”模式办学,曾助力抗美援朝战争。关东医学院根据党组织的决定,全体学生圆满完成了关东币贴印花的紧急任务,抵制了破坏旅大金融市场的阴谋。1994年1月正式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
锦州医科大学位于锦州市凌河区松坡路三段40号,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前身为1946年在吉林省洮南市成立的辽吉军区卫生学校。1949年迁址辽宁省锦州市,1958年成立锦州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辽宁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金融遭伪满洲中央银行操控,伪币泛滥、物价飞涨,民族资本岌岌可危。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秘密建立地下金融网络,联合爱国商号开展反满币斗争。爱国金融人士隐秘传递情报,用算盘账本守护资金流向,抵制伪币套购、稳定本币信用,守护民族经济命脉。这段浸透热血的抗争,保住了民族资本的火种,更以金融力量为抗日救亡筑牢经济防线。赓续红色金融血脉,让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金融实践,以金融之力护航民族复兴新征程。
东北银行旧址(现工商银行沉阳沉河支行)—志诚银行旧址(现工商银行沉阳南站支行)—五一中心支行旧址(现工商银行丹东元宝支行)—“老银行”旧址(现工商银行锦州中央大街支行)—关东银行旧址(现工商银行大连中山广场支行)—沉阳金融博物馆
志诚银行旧址位于沉阳市和平区中华路11号。九一八事变后,为抵制日伪金融侵略,五家私人钱庄合并成立志诚银行,取“众志成城”之意。它同时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情报站,多名情报人员在此任职,收集日伪情报,传递兵力部署信息,还承担掩护转送工作,见证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
五一中心支行旧址位于丹东市元宝区中富街13-1号。九一八事变后,是伪满洲中央银行安东支行,1951年并入中国人民银行,成为辽东省分行营业部内设五一中心支行。抗美援朝战争时,随军银行未组建前,办理赡家汇款,方便战士寄津贴给家人。战后更名工商银行丹东元宝支行。
“老银行”旧址位于锦州市古塔区中央大街三段32号,原为伪满时期中央银行锦州省分行。辽沉战役期间,这里是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的临时作战指挥部,后被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克。2003年1月更名工商银行锦州中央大街支行,承载近百年历史,是辽沉战役锦州战役的重要见证。
关东银行旧址位于大连市中山区中山广场1号。1922年始建,1947年更名关东银行。大连解放初期,面对封锁,该行主导两次货币改革,稳定货币市场、助经济恢复。1985年1月定名工商银行大连中山广场支行。百年间,其砖石肌理承载红色基因,诉说大连红色金融的厚重记忆。
沉阳金融博物馆位于沉阳市沉河区朝阳街。重点呈现1945年东北银行成立后,印制货币支援解放战争、整合金融市场的红色历程,也展示了志诚银行等机构作为地下情报站,在抗日战争时期助力金融抗争的事迹,再现红色金融从支援革命到服务建设的发展,是传承红色金融精神的重要阵地。
辽宁,这片被战火淬炼、被理想照亮的土地,孕育着无数闪耀着信仰光芒的精神图腾。这里是鲁迅艺术学院北迁的终点,始终传承扎根人民、书写人民的鲁艺精神;这里是践行红医精神的沃土,始终弘扬救死扶伤、勇毅担当的红医品格;这里是红色金融的重要阵地,始终坚守稳定经济、保障供给的金融信念。在辽沉大地上,红色血脉奔涌不息、熠熠生辉。线路一:延安走来的鲁艺精神
鲁迅艺术学院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综合性文艺学校,1940年后更名“鲁迅艺术文学院”(简称“鲁艺”)。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鲁艺遵照中央战略部署,派舒群等带队赴东北,在佳木斯成立东北鲁迅文艺学院,1948年迁入沉阳。后分设为鲁迅美术学院、沉阳音乐学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这段历程奠定了辽宁红色文艺基因。
鲁迅文艺学院(现为东北鲁艺旧址)—鲁迅美术学院—沉阳音乐学院—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旧址(现为辽宁省政协文史馆)
鲁迅美术学院位于沉阳市和平区三好街19号,其前身为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组建的东北美术专科学校。学院传承鲁艺精神,创作大量革命题材作品,如全景画《攻克锦州》等,还参与众多国家重点展馆设计,完成建党百年雕塑《追梦》、辽宁红色“六地”创作等,设计国庆辽宁彩车、冬奥海报等,助力展现中国与辽宁形象。
沉阳音乐学院位于沉阳市和平区三好街61号(三好街校区),其校史陈列馆免费开放,以档案、图文、实物、数字化展示等多种方式,呈现鲁艺创立、北迁扎根沉阳的历程,讲述鲁艺人故事。学院保管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大部分校史革命文物,作为红色鲁艺传承单位,馆方也承担红色鲁艺文化展览宣传职责。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旧址(现辽宁省政协文史馆)位于沉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56-1号。作为东北鲁艺分支,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新中国成立初期排演经典获“东方小莫斯科剧院”美誉,不同时期有《报春花》《父亲》等佳作,多部剧目获国家级奖项。
红医精神诞生于革命战争年代,是党领导创建人民卫生事业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展,是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精神财富。毛泽东曾以“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施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描述它。它体现着“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要部分,为新时代医学生培养提供价值引领与行动指南。
大连医科大学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旅顺南路西段9号,1947年5月以“关东医学院”之名创办,是党在解放区建的首所正规医科高校,按“抗大”模式办学,曾助力抗美援朝战争。关东医学院根据党组织的决定,全体学生圆满完成了关东币贴印花的紧急任务,抵制了破坏旅大金融市场的阴谋。1994年1月正式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
锦州医科大学位于锦州市凌河区松坡路三段40号,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前身为1946年在吉林省洮南市成立的辽吉军区卫生学校。1949年迁址辽宁省锦州市,1958年成立锦州医学院,2006年更名为辽宁医学院,2016年更名为锦州医科大学。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金融遭伪满洲中央银行操控,伪币泛滥、物价飞涨,民族资本岌岌可危。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秘密建立地下金融网络,联合爱国商号开展反满币斗争。爱国金融人士隐秘传递情报,用算盘账本守护资金流向,抵制伪币套购、稳定本币信用,守护民族经济命脉。这段浸透热血的抗争,保住了民族资本的火种,更以金融力量为抗日救亡筑牢经济防线。赓续红色金融血脉,让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金融实践,以金融之力护航民族复兴新征程。
东北银行旧址(现工商银行沉阳沉河支行)—志诚银行旧址(现工商银行沉阳南站支行)—五一中心支行旧址(现工商银行丹东元宝支行)—“老银行”旧址(现工商银行锦州中央大街支行)—关东银行旧址(现工商银行大连中山广场支行)—沉阳金融博物馆
志诚银行旧址位于沉阳市和平区中华路11号。九一八事变后,为抵制日伪金融侵略,五家私人钱庄合并成立志诚银行,取“众志成城”之意。它同时是中国共产党的地下情报站,多名情报人员在此任职,收集日伪情报,传递兵力部署信息,还承担掩护转送工作,见证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历史。
五一中心支行旧址位于丹东市元宝区中富街13-1号。九一八事变后,是伪满洲中央银行安东支行,1951年并入中国人民银行,成为辽东省分行营业部内设五一中心支行。抗美援朝战争时,随军银行未组建前,办理赡家汇款,方便战士寄津贴给家人。战后更名工商银行丹东元宝支行。
“老银行”旧址位于锦州市古塔区中央大街三段32号,原为伪满时期中央银行锦州省分行。辽沉战役期间,这里是国民党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的临时作战指挥部,后被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克。2003年1月更名工商银行锦州中央大街支行,承载近百年历史,是辽沉战役锦州战役的重要见证。
关东银行旧址位于大连市中山区中山广场1号。1922年始建,1947年更名关东银行。大连解放初期,面对封锁,该行主导两次货币改革,稳定货币市场、助经济恢复。1985年1月定名工商银行大连中山广场支行。百年间,其砖石肌理承载红色基因,诉说大连红色金融的厚重记忆。
沉阳金融博物馆位于沉阳市沉河区朝阳街。重点呈现1945年东北银行成立后,印制货币支援解放战争、整合金融市场的红色历程,也展示了志诚银行等机构作为地下情报站,在抗战时期助力金融抗争的事迹,再现红色金融从支援革命到服务建设的发展,是传承红色金融精神的重要阵地。
永续红色血脉的精神图谱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令人景仰的英雄。这些英雄的名字和事迹永载史册,被刻进纪念碑塔、写进城市街道、融入山川河流。每一个以英雄之名命名的红色地标,都定格了一段难忘的抗战记忆,穿越时空,书写了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在抗日战争历史上矗立了一座座不朽丰碑。
银冈书院位于铁岭市银州区银冈小区,是周恩来离开家乡来东北后的启蒙学校,也是东北清代书院中建院时间最早、保存最完好、影响最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书院。1910年,12岁的周恩来离开家乡江苏淮安来到铁岭,插班银冈学堂三年级甲班就读,在此不仅汲取传统文化,还接触到先进的革命理论,萌发了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思想种子。另外,中国第一位布尔什维克任辅臣、南京雨花台最年轻的革命烈士石璞等100多位革命思想进步人士都是银冈书院培养的学生。
周恩来同志少年读书旧址位于沉阳市大东区大东路育才巷10号。1910年秋—1913年7月,周恩来在这里学习生活了三年。1911年的一天,一位老师在课堂上让同学们谈一谈为什么要上学读书。周恩来站起来说:“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一年他只有13岁。
陈云旧居坐落于沉阳市和平区桂林街89-3号,为一幢日式建筑的二层小楼。从1948年11月到1949年5月,陈云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东北局副书记兼沉阳特别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等重要领导职务,撰写的《接收沉阳的经验》报告成为全国城市接管工作的重要范本。
线路节点苗可秀老宅—李兆麟将军故居—白乙化故居—黄显声故居—关向应故居纪念馆—赵尚志将军故居
苗可秀老宅位于本溪市明山区青沙岭本溪烈士纪念馆内,老宅为典型的东北农村传统建筑。苗可秀是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早年就读于东北大学。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东北民众自卫军,任少年铁血军总司令。1935年因伤被俘后英勇就义。
李兆麟将军故居坐落于辽阳市灯塔市铧子镇后屯村。李兆麟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少年时就树立远大理想,立志“运思出奇,横扫千军”。九一八事变后投身革命,历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政治委员(赵尚志任司令)、中共北满省委常委兼组织部部长、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指挥等职,长期战斗在东北抗日一线年,具有坚定的爱国精神和卓越的斗争才能。
白乙化故居位于辽阳市宏伟区曙光镇石厂峪村。白乙化在九一八事变后,留下了“吾当先去杀敌,再来求学”的豪言,组织义勇军抗战,后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司令员。由于他好穿白衣,屡建奇功,人称“小白龙”。战斗胜利了,投笔从戎的“小白龙”,却永远倒在抗日根据地的热土上。
黄显声故居位于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石庙子镇蓝家沟村。九一八事变当晚,他指挥多个公安分局奋起抵抗。作为抗日义勇军的首倡者和组织者,黄显声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主张联合抗日。1936年8月,他经周恩来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东北军五十三军副军长等职。
关向应故居纪念馆位于大连市金州区向应镇关家村,关向应是东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老一辈革命家之一。他曾担任八路军120师政委等重要领导职务,曾当选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46年7月21日病逝于延安,享年44岁。毛泽东为他题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
赵尚志将军故居位于朝阳市朝阳县尚志乡尚志村,故居整体为“三进四合院”,青砖灰瓦、土木结构,保留了东北乡村民居特色,还原了赵尚志青少年生活场景。馆内设有生平事迹陈列馆,以文物、照片等展示这位抗日民族英雄从家乡投身革命、创建抗联武装直至壮烈牺牲的光辉一生。这里不仅是追溯英雄成长印记的红色地标,更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与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场所。
指引后人前行回望历史烽烟,守望迢迢来路。当辽沉的天空还涤荡着不屈的呐喊,当辽河的岸边还包裹着硝烟的记忆,那些藏在荒岭的密营,刻着弹痕的老墙,浸过热血的村庄,都被岁月磨洗成厚重的胶片,激荡起生生不息的爱国情、报国志。
旅顺清风小镇影视基地风景区—大连东关街—沉阳关东影视城—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锦州义县奉国寺—朝阳清风岭风景区
大连东关街位于大连市西岗区日新街道。街区始建于1905年日占时期,原为沙俄划定的“中国区”,后因日本殖民者设立东部关卡得名,民间称“小岗子”。现存建筑多为20世纪20年代建造的日式仿欧风格。以中共地下党活动为背景的影视剧《密战》部分场景在此拍摄。
沉阳关东影视城位于沉阳市浑南区棋盘山378号,是以20世纪初期关东风貌文化为背景的仿古建筑群。影视城依水而建,保留民国街巷风貌及民间风情、风俗。主要景点由城门、全聚德、白桦林餐厅、贝勒府等多处影视拍摄景观组成。《大掌柜》《关东大先生》《闯关东》等200多部影视剧在此取景。
调兵山蒸汽机车博物馆位于铁岭市调兵山市晓明镇中共调兵山市晓明镇委员会东侧,原名铁煤蒸汽机车博物馆,被誉为“流动的蒸汽机车博物馆”。博物馆拥有当今世界上仅存不多,并且能正常运行的蒸汽机车21台,部分运营,其余都存放在蒸汽机车陈列馆中。博物馆还建有旧式月台、车站等景观,并在沿线建有旧式街道、店铺等场景。2004年以来,已有《1942》《建国大业》《闯关东》《一代宗师》等140余部影视剧相继在这里取景拍摄。
阜新海州露天矿国家矿山公园位于阜新市太平区高德街道,是一个长4千米、宽2千米、深320米的巨大矿坑。该矿发现于光绪年间,于1948年回归人民手中。首座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的生产场景,曾印于1960版5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此地多次成为影视作品取景地,具有重要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锦州义县奉国寺位于锦州市义县县城北部东街18号,是全国最大古佛殿、现存最大单层木结构古建筑。寺院始建于辽开泰九年(1020年),原名咸熙寺,又称大佛寺、七佛寺,后更名奉国寺,是中国国内现存辽代三大寺院之一。电影《一代宗师》曾在此取景。
朝阳清风岭风景区位于朝阳市朝阳县清风岭镇后西地村。景区内峰奇岭秀,洞幽石奇,岩横翠柏,涧底流泉,有绝胜净土之美誉。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沦陷,抗日英雄王老凿凭借这里的地理优势,率领当地民众,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家乡,从而保留了东北仅存的没有沦陷的中国地。
(责任编辑:)关键词: